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4 (第2/2页)
“饶了我吧,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夸张,我只是喜欢对着镜子练习而已,再加上稍稍对细节有点强迫症。”莎拉笑着打哈哈,“强迫症有时挺痛苦的,比如我的枕头一定要距离床头十厘米、牙刷一定要刷头冲左摆放,杯子必须冲三遍才能再用,几乎每晚都要检查两三遍房门才能安心入睡……” “厄……还有这回事?”皮尔斯的脸上明显出现了同情的神色,他拍了拍莎拉的肩膀以示安慰,“优秀的人常会有某些怪癖,我想就是因为你对细节这么关注,才造就了你眼下堪称精致的表演。” 精致的表演却未必是精彩的,莎拉结束了一天的拍摄回到房间时,心中忍不住如此感叹。 莱昂纳多曾经说莎拉的表演更贴近表现派,心里有一个模本,然后以此为基础一个动作一个细节的雕琢,但是这样的表演缺少灵气,优秀的人物塑造必然是要融入灵魂的。就比如的人物,因为设定还比较大众化,所以结合自己前世成长经历和莎拉原身记忆,她最终对角色心理揣摩得很到位。但是的布兰登明显是个边缘人,与大众心理相去甚远。 就像莎拉从前和莱昂纳多分析的那样,她经过长期模仿甚至体验生活,已经可以完美展现一个男孩的形,但是一个性别认同障碍者的灵魂呢?她的金手指可没这个逆天功能。 她对比了原作,自认为不比希拉里表现差,但希拉里的“布兰登”骨子里依旧是个女孩,这使得电影看起来更像同性恋的悲哀,而莎拉希望她的人物塑造更贴近故事原型,把性别障碍的痛苦表现得更传神一点。这就是症结所在,尽管电影拍摄顺利,导演皮尔斯对莎拉的表演很满意,但莎拉本人却并不满意。 在不改变剧本、不左右导演的前提下,莎拉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演超越原作。在大脑拥有超凡的图像记忆处理能力以后,只要她想、只要她肯下功夫,完全复制原作希拉里的表演不是不可能,但是她不要,她更希望有所突破,在多年后人们再谈起这部电影时,不会再有遗憾的叹息,她要还原真正的布兰登,一个有着男孩灵魂的布兰登。 “我是个男孩!我是布兰登!我是个爷们!我被困在女-性-躯壳里,但我的灵魂是个男人!男人!”莎拉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一遍又一遍给自己做心理暗示,“男人好啊!我生来就该是个男人!我明明是男人!” 就像那句风靡全国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一开始谁会对这句话留心?但是在无数遍重复洗脑之后,所有人在送礼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甚至感觉十分理所当然! 又比如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接受长辈和整个社会灌输“男孩不该哭,女孩要文静”的理念,于是从他/她有认知开始就把这句话当成了理所当然的真理、自然规律。但真的如此吗?谁规定了男人即便悲伤也该忍着?女孩活泼调皮就不可爱了? 一切只是因为长期心理暗示而已。 谎话说一百遍就成真的了!这就是莎拉在做的,不断将自己是男人的想法强行灌输进大脑,如同洗脑一般说服自己接受这个意识,相信这句暗示——“你是个男人!你是个困在女性-身体里的男人!” 她甚至在脑中搜寻各种电影记忆的美好男人形象,从里风度翩翩的白瑞德,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