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四十三章 最后的并购时代来临 (第2/3页)
/br>由于70年代药品研发的革命性转变,势必会产生一大批新的处方药,处方药成为药品企业最为关注的领域(道理很简单,非处方药的利润低竞争激烈,而处方药的利润高且有长时间的专利权保护),传统的非处方药公司,要想进入壁垒极高的处方药领域,只有收购合并一途。可以说,20世纪末期的制药业大合并,主要原因就是生物技术革命。因此,1989年,非处方药企业百时美公司收购了处方药的优秀企业施贵宝公司,新公司叫百时美-施贵宝。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后来的惠氏)一直采取获得专利许可的方式销售产品,基本不重视研发,而且很极端,1984年它位列美国30家药品制造商销售第一名,可是研发投入列第28名,当它想进入处方药领域时,为70年代没赶上的生物技术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89年用666亿美元兼并遗传学实验室,1994年用97亿美元兼并美国氨基氰公司。更早的类似合并案例有两个,都发生在1970年前后,一个是处方药先灵公司和非处方药葆雅公司合并为先灵葆雅公司,一个是非处方药华纳兰伯特和处方药戴维帕克斯合并为新的华纳兰伯特公司。虽然后者的合并很失败。只是,这个想法虽然很好,要执行却完全不可能,最起码是现在不可能,因为任曦他们在纽约的时候就认真的讨论过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暂且不说一家国内的企业要收购美利坚合众国的处方药企业有多少难度,就说钱曦城集团就没有。因为要收购的话,不仅仅是处方药制造企业那么简单,还需要这个制药企业有自己的市场渠道,那么,如果按这样的公司来筛选的话,在美国有这样资格的企业实在是不多,而且,价格是死贵死贵的,每个百八十亿美金你想都不用想。当然,大部分的钱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就像后来辉瑞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一样,高达九百亿美金的收购款项大部分都是由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高盛,巴克莱银行等等金融财团来分担的。任曦倒是不大担心这些金融大鳄不支持曦城集团,在美味食品公司上市的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都对曦城集团下的这家公司具有非常大的兴趣,只是现在因为上市利益的分配问题而僵持住了而已,如果任曦舍得大割rou的话,搞不好现在美味食品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了。不过,就算是如此,在现在曦城集团还不强大的时候,收购案所占用的资金流量太大,几乎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了穷光蛋,还欠下了大笔的外债,甚至,因为不强大的关系,要支付给这些金融大鳄的利息也是超级惊人的,就这样给人家宰也是任曦不认可的。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曦城集团下属的各个子公司都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两相一比较,自然是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来支撑整体的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正道,那种剑走偏锋的巨大收购案是必须在强大之后才能够施行的。把他的考虑和李忠基一说,李忠基也是感叹道:“是啊,虽然看着曦城集团越来越强大了,可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一有动作顾虑的也就越多。”任曦笑笑,接道:“可人家看到咱们外表可是光鲜得很,每个人都想从我身上剃点rou下来……。”李忠基呵呵笑道:“不当家不知油盐材米贵,这都是人之常情,那些就想着在你身上咬一口的家伙也出息不了。”然后转道:“依我看,那你们最终只怕考虑的还是和美国的制药企业合作吧,毕竟出点血,能够快速占领市场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吧。”任曦点点头,没有讳言,“嗯,是有那个打算,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拿到上市许可,到那时候,依靠产品的强大优势,才能够获得更大话语权。”在任曦他们的计划中,合作的对象有全美排名前五的制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