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 (第1/2页)
夹杂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寒意。印桐笑着松了手,他说:“没有,你看你看。我就是想让你轻点,好歹价格不菲,也算珍贵文物。”Christie垂眸收回视线,她捏着日记纸停顿了半晌,才像是终于记起了自己的人设。印桐看着她撇开头将那沓纸甩在了桌上,嘴里说着:“我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余光却还圈着信封的边角,全然一副在意到极点的模样。这幅蹩脚的演技简直令人发笑,倘若此刻还没察觉出端异,印桐觉得自己简直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他干脆放下手里的东西,拉过高脚凳在Christie对面坐了下来,捏起那沓日记纸的时候,果不其然,Christie的手指又不自觉地紧了一下。她大概是认识这封信,或者认识这封信的主人。印桐想了想,干脆拎着日记纸清了下嗓子,他说:“刚巧我也没看,要不这样,我念出来。”“我们一起看,一起来欣赏一下。”第4章.第二封信躺在印桐手里的,是今天早上收到的第二封信。依旧是暴力撕扯下的日记纸,纸张因为跨越了太久的时间已经有些发黄,称得纸上大片凌乱的墨点愈发地突兀。就像是有人弄坏了钢笔的笔尖。【9月15日】,中间的14日就像是消失了。他瞟了眼Christie藏在帽檐下的小脸,展开信纸,低声音读了起来。……【9月15日,晴】我有时会想起ELF公司新开发的全息游戏,宣传稿上声称它的拟真度可以达到法律规定的上限70%,倘若有技术能突破这70%的界限,那么开始游戏的玩家要怎么证明他所存在的世界是真实的?这是个悖论。温禾曾经说过,我的这种想法跟那些成天思考着“我”是什么的哲学家一样无聊。然而这所学校里的生活与我从前经历的截然不同,没有终端,没有光屏,连上课教学用得都是历史文献里提到的“黑板”,课本全是些昂贵的珍惜纸张。这些东西总给我一种“不真实”感,宛若此刻我正处在一部全息游戏中一样。倘若能和平地给这所学校的创办者下个定义,“天才”和“疯子”估计会在评论榜的顶端分庭抗礼。我无法证实自己此刻所处的地方究竟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就如同我无法证明我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段数据。我没有办法验证自己此刻产生的“想法”,是由“思考”所得,还是被“端脑”强加的“暗示”。我觉得自己快疯了。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还在思考人们对于“活着”的定义。如果有一天我忘了自己是谁,那么失忆的我算不算重获新生?倘若失忆的我得到了这本日记,看到了曾经的“记忆”,这些“过去”可以充实“我”的“人物设定”,可我又要怎么证明日记里的“我”,就是我本人呢?我要怎么证明所谓的“证据”不是捏造的呢?我觉得自己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我需要找到答案。寻找答案的方法有很多,在思考出那些哲学问题之前,我觉得自己需要先解决一下现实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收集情报,然后离开这个鬼地方。我需要改变一下自己被孤立的现状,验证自己是否和同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